|
黨史學習感悟--學會從黨史中汲取智慧和營養(yǎng) 二維碼
188
發(fā)表時間:2021-06-21 10:17 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是黨史學習教育的根本要求和目的。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崢嶸歷程,記錄著艱苦奮斗和驚世奇跡,記錄著光輝理論和寶貴經驗,也見證了信仰之美和使命之重。當代的我們,對黨的奮斗史尤其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缺乏切身體會,最需要補上黨史這一課,從厚重的黨史中汲取智慧和營養(yǎng),在新時代新征程中更加奮勇爭先、擔當作為。 從黨史中汲取系統(tǒng)學習的智慧。首先,明白了學習黨史是一門學問,也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不能有“碎片化思維”。1938年9月至11月,黨的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在延安舉行,全會首次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命題,并強調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的方式方法:“如果我們黨有一百個至兩百個系統(tǒng)地而不是零碎地、實際地而不是空洞地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同志,就會大大地提高我們黨的戰(zhàn)斗力量”。從這句話中,我們更深刻的理解到只有堅持系統(tǒng)學習,掌握黨史全貌,才能樹牢正確的歷史觀,才能更加堅定的為黨的事業(yè)而奮斗。 從黨史中進一步感悟到巡視的重要性。中國共產黨一貫重視巡視制度,早在建黨初期,中共二大就規(guī)定: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得隨時派員到各處召集各種形式的臨時會議,并應以中央特派員為主席。1928年,中央專門制定巡視條例,標志黨的巡視制度正式確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巡視工作,聚焦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通過巡視制度的利劍,發(fā)現問題,形成震懾,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推進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 從黨史中汲取優(yōu)良作風的營養(yǎng)。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作風建設。20世紀40年代的延安整風是黨自我凈化、加強作風建設的一個偉大創(chuàng)舉,通過反對危害黨、危害革命的“三風”--主觀主義、宗派主義、黨八股,提高了全黨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水平,保持了黨在思想上、政治上的一致,為奪取中國革命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民主革命勝利前夕,中國共產黨即將在全國執(zhí)政,毛澤東同志又發(fā)出“決不當李自成”的警告,提出堅持“兩個務必”。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抓作風建設入手,制定并帶頭執(zhí)行八項規(guī)定,集中解決“四風”問題,贏得了黨心民心。歷史證明,我們黨之所以能夠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重視作風建設,使黨員干部始終保持良好的作風。但歷史經驗同時告訴我們,糾風之難,難在防止反彈。所以說,從黨史中汲取作風營養(yǎng),就是要始終堅持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持之以恒抓好作風建設,嚴防“四風”問題反彈。 在100年的奮斗歷程中,我們黨經受了風風雨雨的考驗,有成功有失敗、有經驗有教訓,有豐厚的各各方面的營養(yǎng)可供當代的我們汲取,而我們如果要成長為敢擔當、勇作為的一代,也需要從黨史中汲取各種營養(yǎng)。通過黨史學習,也更加明白了歷史不能只書寫在教科書上、陳列在博物館里,更應成為我們的心靈礎石和靈魂燈塔,成為我們做好現實工作的動力、路徑和方法。(陳滿霞) |